一、眼科的创建和发展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初创于1979年。1975年殷长青医生从上海中医学院毕业以后,医院派其到上海眼耳鼻喉科医院进修学习2年,1979年在岳阳医院青海路门诊部开设眼科。刘静庄医生于1980年前后由上海钟厂医务室调来青海路门诊部眼科。科室成立初期以专科门诊和药物治疗为主,病人较少。医院搬迁新院前,曾停诊年余,郑军医生和林郁之医生于1992年和1993年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分配至岳阳医院,在其他科室轮转及到龙华医院眼科进修学习。1995年医院整体搬迁到大柏树新址后,眼科重新开诊,并和其他科室共用病区和床位。1997年吴丹巍医生从苏州调来医院眼科。1998年王一心医生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调入眼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人员的调动变迁,目前科室成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
二、临床医疗的发展
1979年创立眼科时,仅开设眼科门诊,主要以中医和药物手段为主,治疗眼科常见眼表疾病及用中医治疗眼底疾病。门诊设备仅有裂隙灯、眼底镜、镜片箱和简单器械。
九十年代眼科引进了吴丹巍、王一心等医生,并逐步开展了麦粒肿切开,霰粒肿切除,眼睑内翻矫正术,泪道探通等西医门诊小手术。治疗工作逐渐向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发展。1998年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项目,引进了美国莱卡手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非接触式眼压计,爱尔康U-Ⅱ白内障超声乳化仪,法国B-SCAN眼用A/B超,日本SR-7000电脑验光仪,台式快速压力蒸气消毒锅及相关显微手术器械。显微手术的开展是眼科发展的一次飞跃。科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开展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少年近视中药熏蒸和按摩;干眼病及眼疲劳的中药熏蒸和按摩;泪道鼻腔吻合术;泪道阻塞探通、注药和插管术;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眼眶肿瘤摘除术;眼睑整形术;眼内异物取出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底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2000年又购置了瑞士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2007年购置了当代最先进的美国Alcon公司infiniti超声乳化仪,使眼科在白内障手术治疗水平上紧紧地跟上了国际发展的水平。2009年购置了眼科A/B超声诊断仪、综合验光仪、以色列快速消毒锅。人员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使白内障、青光眼等内眼手术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科室的发展定位在加强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努力提高对基础疾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技术,提高手术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1998年以来,科室的主攻方向在眼科显微手术和眼底病(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开设了眼底病专科,青少年近视专科,力争在眼科疾病的综合防治领域中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长期以来,扎实的临床实践及成绩,确立了科室在广大患者心中的地位,眼科的门急诊人次逐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门诊量为8千多人次,2008年发展到1万3千多人次,住院手术量也逐年提高。目前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2天。
三、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
眼科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至2010年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名。多年来,眼科一直承担着上海中医药大学本科生和七年制等学生的《中医眼科学》及《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也数次参加第二军医大学的《中医眼科学》教学工作。吴丹巍主任医师作为编委先后参加并完成了国家级教材《中医眼科学 》第一版、《中医眼科学习题集》、《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医眼科学》第二版、《中西医结合眼科学》研究生教材、《中医眼科研究》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工作。先后承担市教委的《眼耳鼻喉头颈外科》和校级的《中医眼科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课程建设两项。夏宜敏医生曾多次在院级教学竞赛上获奖。
科室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内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郑军医生入选全国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项目。
四、科研工作与科技成果
眼科长期坚持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支持科研工作的发展。先后承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后囊保护方法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角膜散光的变化》、《中医眼科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市教委、校级和院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1日
星期日
9月22日
星期一
9月23日
星期二
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1日
星期日
9月24日
星期三
9月25日
星期四
9月26日
星期五
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1日
星期日
9月24日
星期三
9月25日
星期四
9月26日
星期五
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1日
星期日
9月22日
星期一
9月23日
星期二
9月20日
星期六
9月21日
星期日
9月22日
星期一
9月23日
星期二
9月24日
星期三
9月25日
星期四
9月26日
星期五